您现在的位置:秦皇岛市教育局门户网站>> 工作简报

卢龙县实施“四名工程”倾力打造教育强县新品牌

文章来源:县区教育局 时间:2023年04月03日 点击数:843

   卢龙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始终把打造教育强县新品牌放在重要的位置,因势利导,聚力变革学校育人方式;乘势而为,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;蓄势而发,合力建设优质品牌学科,持之以恒、精益求精抓好“名教师、名校长、名学校、名学生”“四名”工程,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
   一、实施“金字塔”工程,培育名教师

   1.抓全员,固塔基,实施“基础工程”。依托远程研修、国家中小学智慧等平台,组织全县4700余名在职教师进行网络研训,真正实现了与教育名家面对面交流。通过研修努力提升师德修养、更新教育理念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、促进专业成长,为新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“蓄能充电”。

   2.抓骨干,壮塔身,实施“中坚工程”。搭建三级名师培养梯级平台,实行分层培训、分级管理,形成宝塔型的名师梯队,带动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;依托市、县级名师工作室平台组建教师合作共同体,提高影响力和辐射力;实施“青蓝工程”,搭建县域名优教师与乡村中青年教师结成帮扶对子200人次,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;开展骨干教师送课下乡和“城乡联谊”活动400余人次,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,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。截至目前,全县共有省级骨干教师24人、市级骨干教师140人,县级骨干教师272人;成立市、县名师工作室13个。

   3.抓名优,树塔尖,实施“名优工程”。以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为主渠道,实施专业引领,助推名师成长。选派200余名县域名师走出去,参加国内高端研修、“名师大讲堂”“同课异构”等项目开阔他们的视野;同时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到县讲学更新他们的教育理念,助推名师的健康成长。全县共有特级教师7人,省级学科名师1人、市管专家2人、市级学科名师18人。

   二、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,培育名校长

   1.构建校长培育体系。着力培养一批政治信仰坚定、品德情操高尚、办学理念先进、管理水平杰出的校(园)长队伍领军人物,全县共有省级骨干校长5人,市级骨干校长12人。成立3个“名校长工作室”,进一步提升全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辐射力和知名度,并通过这样的校长成就更多的学校,逐步形成“头雁”领飞、“强雁”高飞、“雏雁”齐飞的雁阵效应和名校长梯队。

   2.走进名校跟岗培养。依托国培、省培,先后选派100多名骨干校(园)长参加了各类培训,学员的区域分布、年龄结构、学科专业结构多元互补,形成了一个年轻、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;选派40多位校长到北京、秦皇岛名校进行跟岗,校长们深度参与体验学校的管理,及时与实践导师深入交流,实现了看、听、问、议、思、写的有效结合,从学校管理、校园文化、办学特色、课程体系、细节内涵等方面都有深有体会,有效促进校长综合素质提升,培养高尚的学术修养和教育情怀。

   三、实施领跑工程,培育名学校

   1.整合资源,典型带动。对全县学校重新进行科学规划,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。潘庄中学、木井中学、刘田庄中学等三所农村高中顺利进城组建第二高级中学;木井镇三所初中学校完成撤并建成寄宿制木井镇中学;7所农村小学完成布局调整实现了教育资源优化整合。以创建省、市级“规范化学校、标准化学校、示范性学校”为抓手,加快“名学校”建设步伐,按照“集中力量、跟进指导、典型带动、全面提升”的思路,深入开展“常规管理示范校”建设活动,通过实地检查评估、专题通报、督查整改等办法,强化学校常规管理的落实;以“建设一流优质学校,培养拔尖创新人才,优化学校教育模式”为目标,持续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,涌现出了职教中心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,卢龙县中学、第二高级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,县幼儿园、艺术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,第四实验小学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,木井镇中学、柳河北山小学省级课后服务示范校等,学校的知名度、美誉度、影响力日渐提升,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。

   2.资源共享,区域联动。区域外采取“上+”模式,瞄准京津冀等教育发展高地,与邯郸魏县一中、沧州泊头一中、 沧州献县一中、秦皇岛一中等教育强校“牵线搭桥”,不断扩大我们的“朋友圈”,获取优势资源,实现资源共享;区域内采取“下+”模式,按照“1所名校+3至5所发展提升学校”规划,以龙头学校为引领,辐射带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,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。

   四、坚持五育并举,培育名学生

   1.多彩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实效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,着眼于学生的成长、成才,致力于学生人品与人格的塑造,通过一系列的活动,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凸显个性成长,培养出一大批品德、智能、身心、情感和个性方面全面和谐发展,有一定特长学识、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名学生。以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”为主题,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理想信念教育、心理健康教育、劳动教育、节能环保教育、预防校园欺凌教育、安全教育等教育实践活动。评选出校级新时代好少年425人、县级30人、市级6人,学校及学生参与率100%。

   2.抓实特长生培养促全面发展。以学校社团活动为依托,成立舞蹈、戏曲、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剪纸、面塑、乒乓球等社团1200个,组织中华经典诵读、非遗文化、长城文化、书法、戏曲等进校园活动125场次,学生参与人数达3万余人,大大提升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及个性发展,186名学生在经典诵读大赛、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演讲和讲故事比赛等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。